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06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 > 藝文活動> 林慈超居士紀念音樂會 遇見彌陀最後的歸宿

藝文活動

字級

林慈超居士紀念音樂會 遇見彌陀最後的歸宿

【人間社 李家芸 嘉義報導】 2024-06-24
去年以98歲高齡往生的林慈超居士,早年皈依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,專修念佛淨土法門,並將自身感應事蹟寫成多本書籍,其長子國際佛光會東京協會創會會長西原佑一,為感念母恩浩瀚,一生念佛殊勝因緣的典範,並接引他深入佛法,6月23日在佛光山嘉義會館舉行的「林慈超居士紀念音樂會」中獻唱,傳遞思母之情。

林慈超於民國54年開始接觸佛法,民國60年於佛光山皈依三寶,並在往後學佛的60多年時刻持念「阿彌陀佛」及「觀世音菩薩」聖號。在念佛憶佛的歲月中,清淨心日益增上,感應事蹟不勝枚舉,以文字記錄,自費出書。在他96歲時出版的《遇見彌陀.最後的歸宿》一文中,期許大眾能以無限至誠之心護持正法,在生活中持五戒十善,使正法永存。

星雲大師曾為林慈超的書籍作序,讚許林居士雖為家庭主婦,卻在相夫教子之餘,發願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,不計任何辛苦與金錢來為大眾服務,宣揚佛法不遺餘力,尤其為教奔走的熱情更令大師感動。

音樂會由千雅慈悲教育基金及佛光山圓福寺共同舉辦,除了傳達林慈超兒女對母親的思念情懷之外,也是佛光山對林慈超居士宣揚佛法的感恩。與會貴賓有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、南華大學副校長暨圖書館館長賴淑玲、佛光大學創意與科技學院院長謝元富伉儷、佛光山圓福寺住持暨南華大學駐校董事覺禹法師等,近500人一同聆聽溫馨的音樂饗宴。

覺禹法師表示,林慈超一生都以觀世音菩薩的「慈悲法門」修行,去年林居士在彌留之際,正逢佛光盃國際大學籃球邀請賽,但林慈超沒有打擾常住,而是等到活動圓滿後,才跟隨阿彌陀佛前往西方,在他生命的最後,依然實踐他的慈悲,與大眾道別。

覺禹法師指出,40多年前,林慈超不捨圓福寺面臨法拍的命運,使佛門聖地就此凋零,赴佛光山請求星雲大師接手道場,歷經周折才保住這座近200年的古寺,開啟佛光山與圓福寺的因緣,作為在嘉義弘揚人間佛教的基地;而因為這個底蘊,讓大師能在此創辦南華大學。所謂「一佛出世,千佛護持」,這千佛當中的其中一位就是林慈超,期勉大眾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聆聽音樂會,期許在未來除了龍華三會外,也能在淨土相會。

音樂會播映林慈超於2022年新書分享會《遇見彌陀》的回顧影片,拉開序幕,西原佑一及鋼琴家陳育志表演〈千手觀音〉,以悠揚的樂聲傳遞思母之情。音樂會曲目有日語〈母親的歌〉、德文〈母親教我的歌〉、〈向阿彌陀佛祈願文〉、〈You Raise Me Up〉等,演出方式除了有男中音、鋼琴外,也邀請女高音蒲孝慈、大提琴家鄭雅云及歌手女王合唱團共同演出。

西原佑一學習母親「永不退票」的精神,一生致力於弘揚人間佛教,尤其在推動「人間音緣」更是不遺餘力,例如〈向阿彌陀佛祈願文〉是西原佑一在去年邀請作曲家黃俊達譜曲,西原佑一演唱。他說,要將此曲敬獻給他最敬愛的星雲大師。

音樂會最後的安可曲〈母親我的太陽〉,在西原佑一以感謝母親的心及激昂的音聲中圓滿落幕。

12345678910第1 / 143頁
追蹤我們